|
楼主(阅:39085/回:1)中国手写体重视程度不如日韩 9成网友提笔忘字 提笔忘字、错字连篇、笔顺混淆,如今的汉字手写体,已经逐渐的被我们抛弃,取而代之的,则是电脑、手机里的各种输入法。
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手写体的衰落,似乎是不可逆的现象,一如当年钢笔出现之后,毛笔逐渐的被大多数人放弃一样,当各种方便快捷的输入法出现之后,纸和笔,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汉字的手写体,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失去了它们,我们会连带着失去更多的东西。 本版撰文/记者 李解 摄影/记者 王晓峰 1 调查:9成网友曾经“提笔忘字” 林正(化名),省城某高校文学院硕士毕业生。 在与林正开始访谈之前,记者对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听写测试,听写的内容不多,只有八个成语:“假途灭虢、桀骜不驯、涸辙之鲋、运筹帷幄、篝火狐鸣、管窥蠡测、纨绔子弟、邋里邋遢”,然而这八个成语,林正全部写错,“假途灭虢”,林正完全没听说过;桀骜不驯的“骜”字,林正写成了“傲”…… 事实上,林正本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对手写体的生疏,在今年三月初的时候,林正购买了一部全触屏的手机,由于不习惯使用上面的键盘设置,林正干脆用起了手写输入的方式,结果他却被这部新手机搞得很郁闷:“找到的‘找’字,是一个提手,一个‘戈’,但是我习惯把那两个横连起来,结果每次写找字,都不显示。” 如果只是笔画顺序输入不对,或许林正并不会想太多,但是提笔忘字的情况林正也会遇到:“偶尔参加个会议做记录,别人说起某个常见的词语,明明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样的,也知道自己学过,但是就是想不起怎么写,只好拼音代替,或者用手机输入拼音查一下。”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最近本报与腾讯微博进行了一次网络随机投票调查,结果发现有91%以上的网友,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此外在书写环节的测试中,当“你想念远方朋友时,会如何与其进行联络?”有6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使用QQ、微信、电邮等方式与朋友联系,33%左右的网友则选择了电话联系,只有5%左右的网友选择了写信联系。 不仅仅在普通生活中,书写与我们越来越远,连以往“靠笔吃饭”的作家们也逐渐的抛弃了手写体,转而改用电脑写作。曾有媒体做过一次调查,对当代中国99位作家进行了采访,其中仍然保留手写书稿习惯的只有陈忠实、王安忆和格非三人。 2 溯源:信息革命“革”了书写的命 在上世纪初期,随着钢笔、圆珠笔、铅笔的出现,国人的书写习惯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毛笔与砚台、墨盒逐渐的退出了我们的书桌案头,取而代之的是圆珠笔芯、墨水瓶和铅笔刀。 同样的,当电脑机箱与键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当录音笔、同声传译机、甚至是可以根据声音分析字形的新式软件出现在我们会议的办公桌上时,纸和笔也与我们渐行渐远。 “现在的书写,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咬文嚼字》的总编郝铭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位曾与朱光潜等名家有过交集的语言学家,对于书写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文字的实用功效,就在于它的好用、简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今电脑、录音笔等东西的出现,确实是有很大的方便,便于人们可以更为详细的记录整理一些文字材料。”为了让文字更为简洁迅速,中国的汉字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隶书,到后来的草书、行书等等,如果抛开艺术不谈,可以说每一种字体的出现,其目的就是为了简单明了,便于记录与使用。 而信息革命的出现,则让文字的实用性逐渐降低,更为方便的字库,更为智能的输入法,更为便捷的记录方式,让手写体逐步的开始脱离生活。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山东大学文字学教授盛玉麒表示:“文字的原始功能就是简洁快速,当有了更适合文字的载体之后,纸和笔自然而然的会逐渐的从主导者变为附庸者。” 书写方式的变革,是不可逆的,随着时代发展的进步,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博客、空间、电子版的日记本,可以让我们在电脑前坐着,就把事情办了,谁还愿意用纸笔去写日记,写信呢? 3 追问:手写到底有多重要? 手写体的退出舞台,并非意味着它的一无是处,这仅仅是一次更新换代而已。 毕业论文,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交出的作品。 与如今的毕业论文相比,盛玉麒当年写毕业论文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到图书馆查资料,然后回来写,写好了之后反复修改润色。”等论文彻底定下来之后,盛玉麒拿着论文底稿去打印社找打字员打印,“那时候是用铅字油印的方式做的,打字员一个字模一个字模的给你排版打印,如果说这时候你要删掉几个词,可能就会非常麻烦,需要重新调整。” 当然,如果与黄玉峰比起来,盛玉麒的论文显然还不算太麻烦。1946年出生的黄玉峰,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曾多次参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命题。1967年,黄玉峰大学毕业时的论文,写的更是麻烦:“写好了底稿,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上誊写,尽量的不出现错别字,如果写错了,可能就要重新开始写,经常是一篇论文誊写下来,扔了一地的废纸。”但是在黄玉峰和盛玉麒看来,正是这种方式,养成了他们严谨治学的习惯。 在黄玉峰看来,手写体的一个重要性,就是培养读书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写文章也好,写书法也好,一个字儿不能错,错了可能就要重写,因此那时候人下笔是非常谨慎的,斟字酌句的去构思文章。”曾有幸见过傅雷手稿的黄玉峰,对于傅雷的手稿惊叹不已:“基本上没有什么修改,一气呵成,可见在他下笔之前,是经过非常严谨慎重思考的。” 而读过巴金《随想录》手稿的郝铭鉴,对于手稿也非常看重。郝铭鉴发现,巴金作品的改动痕迹并不算少,但是每一处的改动都非常清晰:“有时候一个词的改动和变化,你就会感觉到里面的含义不同,进而整句话的含义也会变得不同。” 4 域外:我们对手写的重视还不如日韩 作为一名教授,多年来盛玉麒一直保持着手写的习惯。尽管给学生们讲课时,盛玉麒会制作PPT教学软件;尽管参加会议时,盛玉麒会得到会议主办方提供的会议纪要,但是盛玉麒依然在使用着板书和笔记本。 作为某输入法字库的设计者之一,盛玉麒始终坚信,那些冷冰冰的字码,永远无法替代手写体。“手写体的文字,不仅仅可以体现你的个性,甚至你可以从中回忆起很多细节。”盛玉麒每次参加会议,都习惯在笔记本上做记录,“有时候翻看一下这些笔记本,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文字的写法,都能反映你的心态,比如说有时候自己书写潦草,说明当时的一些话很重要,必须要快速的记录下来。” 在与记者谈到如今手写体所存在的问题时,盛玉麒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说真的,对于汉字手写体的要求,我们做的不好,甚至不如日本韩国对汉字手写的重视。”2002年,盛玉麒曾前往日本讲学,在日本讲学的这一年的时间里,盛玉麒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日本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里,汉语写的非常工整漂亮。后来我就问他们,原来在日本,很多家长从小就要求孩子们练习汉字,他们可能不练毛笔字,但是硬笔的汉字书法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非常重视这些东西。” 与日本大学生对于汉字的一丝不苟相比,盛玉麒现在也经常批阅一些大学生的作业,“用手写的作业还真不多,很多学生都是通过U盘、电邮给我交作业,他们的字我看不到,但是偶尔看过一些试卷,字写的好的学生,还真不多。” 绝对畅想 未来,哪些职业 仍将保持手写? 虽然手写体已经逐渐与我们的生活远离,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职业出于各种原因,需要手写,因此我们就来畅想一下,哪些职业在未来数十年内,仍会保持着手写这一习惯? 职业1 决策者 无论是公司的一把手,还是单位的大领导,决策者们似乎都离不开手写体,签署合作协议、对文件进行批示等等,都需要决策者们手写签名,因此在短时间内,他们或许还会保持手写的习惯。 不过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外已经有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出了专门的电脑签约软件,当签字者写下自己的名字或批示时,软件会迅速分析出笔迹的运行习惯与力度,而随后该数据会被保留,如果有人仿造同样的电子签名,会迅速被识别出来。只是这种东西何时普及,还是一个问题。 职业2 学生 或许学生们是比较悲催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作业是必须写的,哪怕你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作业的答案,仍然需要你一字不错的誊抄到本子上,所以,孩子们,别想着偷懒了,好好写作业吧! 职业3 医生 当然,医生看病,填写病历,开处方药,都需要用手写的方式进行,目前看来,这可能是用到手写体比较多的一个职业,不过说真的,记者我从小到大,就没看懂过医生给我开出的病历和药方。 职业4 书法家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写字,那可是书法家吃饭的饭碗啊! 职业5 笔迹鉴定专家 只要实体书写还存在,笔迹鉴定专家可能就会一直与书写打交道,甭管他们出具的鉴定报告是手写还是电脑打印的,起码研究笔迹的人,如果不先练习一下笔迹,怎么可能从事这一职业呢? 职业6 部分语言文字学专家 说真的,目前大学老师们写板书的少了,做PPT的多了,或许再过个二三十年,只有大学里的那些文字学专家们,还会使用手写体吧? |
|
提笔就忘字
提笔就错字 |
1/ 1 1
|
发帖须知: 1,发帖请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 2,请对您的言论负责,我们将保留您的上网记录和发帖信息。 3,在此发帖表示认同我们的条款,我们有权利对您的言论进行审核、删除或者采取其他在法律、地方法规等条款规定之内的管理操作。 |